一颗螺丝钉的经历
发布时间:
2017-06-22
一颗螺丝钉的经历
发布日期:2017/6/22
2017年5月12日13点,北特公司天桥铣出现了松刀故障,所有人都看着着急。正在机床上加工的产品的生产周期很短,没有松弛时间,在此之前,加工的师傅们已经每日24小时大倒班作业多天,抢任务、保节点了,时间刻不容缓!马上通知设备科,设备维修人员在张双峰副科长的带领下,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抢修作业中。
任务紧急、时间紧迫、众人期待。但维修人员忙而不乱。查电器,查相关电机,查众多线路,全部开关都检查一遍,未发现有损坏,这个阶段时间用去两小时五十分钟。
下一步,查电器柜。铺开电器柜的图纸,面对密密麻麻的线路和各种开关,逐一检查……。时间滴答滴答一分一秒的快速流逝,我心里不停的问,问题点啊,你究竟在哪里?
人们有些急躁了。北特公司侯志明总经理到现场鼓励年轻的小伙子们,嘴里说着:“不要着急”。其实大家都知道,他比谁都急,已经到现场看了好几次了。侯总的心意和鼓励还是使我们冷静下来,心不能浮躁,手脚要加快。经全面排查电器柜也没有问题,一抬头,厂房里的顶灯已经静静的亮着,时间过得太快了。
此时,时间已经过去了8个小时了。我现在感觉是沮丧和疲惫,望了望双峰副科长的脸,他看了我一眼,向我微笑了一下,那眼神里都是不服输的坚强。
作为一名实习生的我,来北特实习有一年半的时间了,对于维修人员,一年半的时间很短,但是我的收获却很大,第一堂课,是更换焊接车间的管道阀门。我装的几个都是漏气的,师傅却一次成功。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诗,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缘知此事要躬行”。那时候我知道了,任何事情绝不简单,都要经过若干次的扎实操作,才能获得“手上的功夫”!
后来经历过数次维修作业,我感觉我成长不少了,可是那时我不知道,维修的技艺是学无止境的,真正的挑战很快就到来了。公司要大修天桥铣,我们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左右,还有好几次关键的阶段都是从早上7点半一直干到凌晨。人们都不知疲倦的跑上跑下,到了吃饭的时间,派一个人去食堂买回盒饭,随便吃一口,就接着修。和年轻的小师傅们聊后才知道,天桥铣大修不是那么容易就遇到的。他们也没有经历过,都珍惜这难得的机会。于是我观察每一个细节,记在心里。那一次我也全面了解了天桥铣的构造、原理。在那些天里,也使我对每一个设备科的人感情更近了一些,像他们一样,不怕苦,不怕累,同时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。
就这样,继续排查……
晚上九点半去外面吃了碗面,不是狼吞虎咽的吃,是慢慢吃下去的。现在我也学会了,维修工作不能急躁,手要勤,腿要快,但心不能乱。
午夜十二点的时候,仍无法入睡的侯总给双峰打来了电话,安慰我们:“不行就明天再修吧,太累了……”。双峰回答说:“再试试,现在正检修各种感应和接触开关,人没事,能挺得住”。
将近凌晨一点的时候,检查到滑枕接近开关时,双峰的眼睛神奇的发光了,笑容在他脸上绽放,所有在场的心一下子舒畅了。
“搞事情”的家伙被发现了”,滑枕内附近铣头拉刀器的接近开关的螺钉松动了,导致开关送不出去信号,才发生了异常。
凌晨一点半,松刀故障排除了。
凌晨三点半,设备可以正常运转了。
接到好消息的领导,表扬我们用螺丝钉精神钻研的劲头解决了一颗螺丝钉带来的问题。并鼓励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多总结,多学习。
本次故障是由于一颗小小的螺帽松动,导致设备瘫痪。1960年1月12日雷锋同志写道:“虽然是细小的螺帽,如果缺了它,那整个机器就无法运转了,慢说是缺了它,即使他没有拧紧,也要使机器运转发生故障的”。通过本次修理,充分的体会到了一颗螺丝钉对一台设备的重要性。
这些难忘的经历使我成长,我也要和设备科的同事们一起发挥我们每一颗螺丝钉的作用,学习雷锋同志的螺丝钉精神,把这种精神带到工作中去,为公司的设备保驾护航。